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登录
立即注册
首页
Portal
行业资讯
前沿进展
网址导航
芯课堂
加工平台
微纳之家
BBS
搜索
搜索
行业资讯
集成电路
化合物IC
AI芯片
新IC材料
行业政策
MEMS
人才培育
政策法规
行业指导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人才教育
芯课堂
芯片制造
光刻技术
镀膜技术
刻蚀技术
封装技术
测试技术
异构集成
仪器列表
掺杂设备
刻蚀设备
镀膜设备
光刻设备
封装设备
检测设备
本版
文章
帖子
纳米家园
»
微纳之家
›
微纳综合区
›
微纳资讯
›
杂论半导体的国产化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杂论半导体的国产化
[复制链接]
508
|
3
|
2023-7-8 09:03:4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公号“远方青木”最近发表了一篇奇文《
劳动力价值归零、共产主义临界、星际争霸时代
》,这里的观点我基本都认同。从现实角度看,未来科技的竞争最大赛道就是人工智能,当机器能“听懂”人话,机器就可以生产机器,人类的生产力就能彻底打开。人类族群目前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生产力的竞争,所谓制度的竞争,唯一判断力也是生产力,谁的制度更好地长期推进生产力,谁的制度就是合适的,先进的。
人工智能的核心是算力,算力的物质基础是芯片,半导体。***代表人民,代表中国,复兴中华是使命,这种多位一体的体制下人工智能上是没有退路的竞争,半导体作为最大的产业升级是我们必须啃下的。
日耳曼人(核心是央格鲁撒克逊)自18世纪崛起以来并没有成为统一的政体,因此资本的发展最后演变出来经济全球化。东亚中华文化圈内的文明是整个世界除了科技革命领先的日耳曼人以外,文明体系素质和底蕴最高的群体,因此在全球化中承接了最多的产业外迁,进而成为后进步伐最大最广泛的地区,包括日本,韩国,东南亚和中国。这其中历史原因,日本基本完成脱亚入欧,韩国在徘徊。随着中华文化圈宗主国中国的复兴,东亚和东南亚国家脱亚入欧的进程基本被终止了。
自2018年后,央格鲁撒克逊的核心美国,对中国的态度有了战略性的转变,从全球化的合作变成了打击,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不接受中国作为星球文明中心的重新崛起。《
杂谈中国工业演进
》里我分析过,中国已经掌握了新的举国体制——新产业规划与引导。这种举国体制配合中国齐全的工业体系以及14亿人口(外加日韩以外的中华文化圈国家),使得美国与萨央乃至日耳曼真正有失去全球经济与科技核心地位的危险。在中国没有崛起之前,日耳曼没有任何一国拥有全产业链内循环的优势。美国或许曾有这个机会,但是它的军事+金融+科技三位一体无可比拟的优势使得它放弃了全产业链的发展。实际上全球化是美国效率最优化选择推动起来的。
今天为何这么多国家参与美国对中国科技的封堵呢?首先是他们发现了危机。中国现在公开提的发展策略是内外双循环。但是除了中国,这个星球上尚无任何第二个国家具备这样的条件。内外双循环是中国的底气,换个角度看就是别人的威胁。整个日耳曼只是通过科技经济的优势用外循环控制剥削落后国家。因为日耳曼自工业革命以来是领导者,因此它天生会压制任何威胁,不管你是“和平崛起”还是“战争崛起”,在目前这个进化水平里都不是可以坦然接受的(是的,欧美发达国家的文明(道德)水平也就如此)。如果中国拥有双循环的优势那就对他们构成重大威胁。
其次,中国的内卷文化对日耳曼秩序是一种冲击。基本上所有日耳曼人建立的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移民都有打压和文化上的归化。归化越难打压越严。比如福建移民去了意大利,勤勤恳恳的把很多劳动密集型产业都占去了。如果中国人的理发店一周七天都开业,收费低态度还更好,那意大利人在理发这行当里就会被挤出去,不被挤出去也不得不延长开业时间,价格压低。。。日耳曼人在过去一百年时间里确立领导地位后已经非常娴熟于如何运用地位和实力(是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中国的正式会谈都会直白的用这个作为理由)对产业进行精细的分级,舒服高效的吃到更多利润。中国人是最大的搅局者。为什么日耳曼人一再强调“规则”,因为那是他们定出来有利他们的规则;为什么他们会如此仇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冷战结束后社会主义中国已经很少有意识形态输出的强烈愿望但日耳曼人初衷不改,因为有不同才有比较。把社会主义消灭了,资本主义的优越性才无可辩驳。
中国什么状态才是日耳曼希望的呢?
最优解:中国解体为几十个国家,比如一个省一国。从此全球化重回日耳曼主导;
次优解:多党制,小政府,完全市场化。这样中国就很难有连贯的政策,强大的组织能力,统一大市场不会成为国际竞争的武器。
要达成这些目标什么是最大的障碍也就一目了然了。
相反,目前统一大市场,举国体制必然就是我们的依仗。在这种体制下,经历了风光电的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锻炼,
新产业规划与引导必然进一步应用于掀开中华民族复兴顶盖之战——半导体之战。
彻底的煤粉我就不多说了,这些人认为日耳曼萨央美帝就是正确的,咱除了向他们靠拢没有任何其他做法的正确理由。
除此外,还有悲观派,这些人倒不是彻底煤粉,而是觉得在美帝的打压下我们没有可能完成在半导体上的进阶。23年网上流传一篇
署名吴梓豪(知乎ID:一杯紅咖啡吴梓豪)的万字长文《2023,中国半导体的十字路口?》,里面是这样总结的:“乐观地预估我们能两年推进一代,以现在的差距也得15年才追得上,但很显然两年推进一代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艰巨任务,大家必须得明白即便我们可以达成上述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赶上西方也得15年。”说实话,15年后硅基芯片是否还是主流我都不敢肯定,按照这作者的意思实际就是一代人赶上没戏。
我是比较乐观者。基于几个原因。
1 最庞大的组织力。日耳曼最怕中国什么呢,不就是巨大的组织力么!中国半导体的软肋在制造,制作命脉在光刻机。光刻机毕竟是有样机在那。就是天天看这也研究不出来?这确实是ASML总裁曾说过的,给你们图纸也做不出来。不过经历过两弹一星,我肯定不轻易认同。全世界最全工业种类的国家,举国之力干不出来吗?先别急下结论。
2 最大的需求市场。很多东西不是做不出来,是商业上是否有回报。象十年前网上传得厉害的圆珠笔尖的圆珠,说我们一个工业大国连这都造不出,都是靠进口日本产品。传得领导都坐不住了,指示太钢不锈要不惜成本做出来。结果太钢不锈没多久就研发出来了。但是对于太钢不锈而言这小生意没带来什么收益,倒是日本生产这小钢珠的小企业垮了。
对于迭代很快的高科技重资产行业,切入还是有难度的,最难的是市场需求。任何后进企业不可能在实验室里实现对现有头部企业的超越,因此最初的产品没人要这就是大难题。只有不断的需求,你才有不断的改进拉近与头部的距离,从液晶面板上我们就可以看到了,京东方为代表的国产化企业,追赶得非常艰难。
现在以美帝为首组成了封禁联盟给我们发展半导体增加了巨大的难度,但是也提供了市场机会。原来我们落后的产品很难有市场,但现在国内庞大的市场向国产落后产能开放了。现在成熟制程芯片国产化率在迅速攀升。
3 产业链重组诱惑。
不是所有的发达国家都认同美国政府的做法,不是所有资本主义企业都认同将经济竞争无限升级到国家对抗的做法。当美帝强制组成封禁同盟后,中国重组半导体产业链就给一切合作的企业带去巨大的利益,总有企业合作的。中国的半导体在美国封禁情况下建立的也是非美生产线,而不是纯粹国产。即使美国企业我们也是欢迎合作的。
多位一体的体制绑定,以及路径依赖,以及历史经验都指向以当下必然会以举国体制赢取半导体升级这场仗。任何动摇都于事无补。中国赢取半导体升级的胜利不单意味着中华民族的复兴,更代表着人民幸福更先进的文明来临。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先进的制度,我坚信马克思的判断。只是,生产关系需要和生产力匹配,社会主义的优势需要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才能更好展现。
投资就是投国运。人工智能是今后投资领域经久不衰的挖掘方向。
回复
举报
祈灵双子星
|
2023-8-7 04:3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有正想
回复
举报
小攻8080
|
2023-8-13 01: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君一席话,省我十本书
回复
举报
摩洛
|
2023-8-23 19:4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收藏!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新帖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张亦尤
2
主题
4
回帖
24
积分
微纳列兵
微纳列兵
,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微纳列兵
, 积分 24, 距离下一级还需 26 积分
积分
24
加好友
发消息
回复楼主
返回列表
微纳资讯
人才培训
委托加工
有问必答
图文推荐
三句古训,道破处世大智慧
2023-06-18
再次反转!ASML光刻机出口态度大变,日媒:是对盟友的背叛
2023-06-18
陈冰:日本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比美国更凶残!
2023-06-18
美国 5000 亿芯片巨头宣布:将对西安投资超 43 亿元!此前未通过我国审查,产品影响
2023-06-18
三大指数陷入调整,光刻胶板块异军突起!
2023-06-18
热门排行
1
再次反转!ASML光刻机出口态度大变,日媒:是对盟友的背叛
2
陈冰:日本围剿中国半导体产业,比美国更凶残!
3
日本宣布8月24日启动核污水排海,外交部: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食品安全和公众健康
4
美国 5000 亿芯片巨头宣布:将对西安投资超 43 亿元!此前未通过我国审查,产品影响
5
回顾李玟歌手生涯:首位献唱奥斯卡颁奖典礼的亚洲歌手
6
MOCVD 基本介绍
7
又见无理打压!美国商务部将31家中国公司列入“实体清单”
8
兰博基尼燃油车被抢购一空:两年后全面停产,订单已全部排满
9
390亿颗芯片,400台光刻机,ASML摊牌了,美媒:我们输了
10
村超带动榕江县旅游收入超12亿元,接待游客超百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