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殇,永不敢忘!国弱,吾辈自强!改变中国半导体的5英雄!

[复制链接]
查看462 | 回复3 | 2023-7-8 09: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卢沟桥!卢沟桥!
国家存亡在此桥!”
7月7日
是一个全体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日子



1937年7月7日
日本侵略者为了达到
以武力吞并全中国的罪恶野心
借口一名士兵“失踪”
悍然炮轰宛平城
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

平津危急!
华北危急!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这是日本侵略军占领下的卢沟桥。

中华民族团结一心
浴血奋战
全民族抗战的大幕就此拉开


1937年7月8日,宛平城内的中国守军奔赴战场。

86年过去
我们为什么仍要铭记今日?
这些亲历者的故事
或许能告诉你答案
卢沟桥的炮声永生难忘
他用一生为历史作证

郑福来那年6岁
家就住在卢沟桥西
距离事发地不足50米
1937年7月7日的晚上
他在密集的枪炮声中惊醒
“那天晚上
震耳欲聋的炮弹声
差不多响了一宿
头一天还跟我一起玩儿的小伙伴
当晚就被落在家门前的炮弹
给炸死了!”

“吴家的二叔、任大嘴
还有很多其他乡亲
都被侵略者残忍杀害了”
就在他常去玩耍的
一小片松树林里
摆放了很多战士的遗体


郑福来老人走在北京卢沟桥上。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抗日的种子在6岁的孩子心中种下
18岁时,郑福来参加革命工作
不久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于1952年当选为
卢沟桥镇第一任镇长
把全部青春奉献给了
首都的建设

退休后,郑福来
成为一名“义务讲解员”
为来往游客介绍着桥上的碑文
和自己的亲身经历
因年事已高
郑福来需要扶着栏杆站立讲解
但他不惧风吹日晒
每每讲到动情处
往往情不自禁用力拍打栏杆
“曾经遇到过一些日本游客
不认同我的讲解
但卢沟桥这座桥本身就是历史的见证
这是谁也无法抹去的历史证据
足以反驳那些不认同这段历史的人”


郑福来老人在北京卢沟桥为游客讲述抗战历史。新华社记者 张晨霖 摄

郑福来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我是卢沟桥人
不能让过去国家的屈辱史被遗忘
历史就是我们的根
我们要做有根有魂的中国人”
为什么我们不能忘记这一天?
因为卢沟桥矗立在那里
因为宛平城墙上的弹痕
依旧在那里
因为有郑福来老人这样的
历史见证者站立在卢沟桥上



因为14年间
中国人民以3500万同胞
伤亡的代价
换取了来之不易的和平
因为有千千万万爱国将士浴血奋战
为我们换来了如今的盛世繁华



86年前
国贫民弱,我中华民族被侵略者轰开国门
86年后
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维护其霸权地位
在科技和经济领域对我国实施封锁
尤其是在半导体领域
我国在多个环节被卡脖子
但是,勇敢的中国民族
从不屈服

时代造就英雄,英雄跨越时代
中国的半导体事业由他们开创
来看中国半导体史上熠熠生辉的5位英雄


黄昆:中国半导体奠基人
194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
1945年前往布里斯托大学留学,攻读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
1951年,黄昆怀着振兴中华、报效祖国的殷切心情,回到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56年,在黄昆先生的建议下,开办五校联合半导体物理专门化
称为“半导体的黄埔军校第一期”,为中国半导体培养了众多人才
1988年,黄昆与朱邦芬合作建立了“黄-朱模型”
引领中国半导体研究进入世界前沿


谢希德:中国半导体之母

谢希德,著名固体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原校长。
1949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她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理论物理
1952年绕道英国回到中国在复旦任教
为复旦打下了坚实的物理教学基础
1956年,谢希德与黄昆一同主持开办半导体专门化培训班
培养了300多名半导体人才
二人合作编写了《半导体物理学》教材,成为经典
她筹建的以表面物理为研究重点的现代物理所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
培养了大批国家级的物理学家
谢希德在遗嘱中写道:“把我的遗体捐给中国医疗事业。”

王守武:你好厂长

王守武,微电子学家,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
1919年,王守武生于江苏苏州,在美获物理学博士学位
兼具学术和产业视角的人才
回国初期,王守武在中科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
1980年春,王守武兼任中科院109厂厂长
拓荒数十载
王守武带领中国半导体从实验室走向产线,创造了多个第一


林兰英,半导体材料学家
无论如何,我要回国
她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校以来的第一位女性博士
其博士论文受到美国物理界的高度评价
毕业后美国将她列入了禁止回国名单
1957年1月她冲破重重阻挠回到中国,并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工作
半导体材料开山者
回国半年,她的团队就制作出来我国第一根锗单
回国第二年,林兰英团队制作我国第一根硅单晶成功
林兰英负责研制的高纯度汽相和液相外延材料达到国际先水平
开创了中国微重力半导体材料科学研究新领域
并在砷化镓晶体太空生长和性质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汤定元:亲手开发出外国最恨的中国发明
半导体物理学家、红外学科奠基人
发展红外技术
1951年5月10日,汤定元力排众议,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在太平洋漂泊进一个月,6月2日抵达广州
2个月后,美国政府下令禁止中国留学生回国
回国后,汤定元进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工作
他先后组织领导研制了多种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红外光电探测器,并成功应用于多种遥感探测先进装备,为我国“两弹一星”等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70年代末,汤定元带领科研团队对碲镉汞晶体进行研究
并成功地应用于我国空间遥感和军事探测等先进装备中

黄昆、谢希德、王守武、林兰英、汤定元以及众多中国半导体事业的开拓者们
以热情哺育事业,以坚持履行信仰
他们追求学术的自由、恪守科学的本真
科学无国界但使命在身不可忘,筚路蓝缕终得虔诚进益
他们将火点燃交予后人,岁月变迁不减幽火淬炼
正是他们的精神鼓舞着现代的半导体人
不惧困难,冲破西方列强编织的樊笼,开创我国半导体国产化

来源:人民日报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盖世大英雄v | 2023-7-8 09: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图有正想
喜欢每一天的你 | 2023-7-11 11:0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排,围观
逐星而翔 | 2023-8-13 01: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就看看,不说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

主题

2

回帖

17

积分

微纳列兵

积分
17